
直下式背光 Mini LED具備高分辨率、HDR、壽命長、高發光效率、高可靠性等優點,可應用于手機、電視、汽車等筆電及液晶面板的背光源。 隨著封裝等生
產技術走向成熟,良率及成本問題的改善為終端應用創造條件。目前,蘋果、三星等消費電子龍頭企業開始加速布局 Mini LED 產品,風向標引領作用下,未來終端滲透率有望加速。預計 2023 年 Mini LED 背光市場規模將達約 11 億美元,顯示市場規模將達到 6.6 億美元。
本期的智能內參,我們推薦安信證券的研究報告《Mini LED 系列報告:商業化進程加速,封裝環節彈性突出》,揭秘Mini LED的商業化進程,重點討論中上游產業鏈發展概況。
本期內參來源:安信證券
原標題:
《Mini LED 系列報告:商業化進程加速,封裝環節彈性突出》
作者: 馬良 薛輝蓉
一、 Mini LED 商業化進程加速
2019 年以來,TCL、小米、華碩等消費電子品牌陸續發布旗下 Mini LED 背光產品,涵蓋電視、顯示器、筆電等多個領域。其中具有重要風向標作用的蘋果、三星等公司旗下 Mini LED 產品均預計將于 2021 年發布,龍頭帶領下,Mini LED 產業有望崛起。
▲部分終端廠商 Mini LED 產品推出情況
具體來說,蘋果具有清晰的 Mini LED 產品路線圖。蘋果高度重視 Mini LED 的應用,產品路線圖規劃清晰。2019 年 6 月,蘋果發布搭載 Mini LED 背光技術的 6K Pro Display XDR 專業級顯示器;據 Digitimes 報道,預計 2021 年 Q1 蘋果將發布搭載 Mini LED 背光的 12.9 寸 iPadPro產品;未來蘋果將進一步推出采用 Mini LED技術的產品,如14.1寸及16寸 Macbook Pro,搭載 Mini LED 背光的 Macbook Air 則預計于 2022 年發布。
▲蘋果 Mini LED 產品路線圖
三星亦已加碼 Mini LED 背光產品。據 Digitimes 及 ET News 消息,三星已斥資 400 億韓元(約合人民幣 2.4 億元)于越南建立 50 余條 Mini LED 產線,用于生產 Mini LED 背光電視。另據三星電子,公司于 2021 年 1 月 7 日發布 Neo QLED 電視,包括 8K(QN900A)和 4K(QN90A)兩種機型,該電視將采用由量子矩陣技術精確控制的量子點 Mini LED 光源。
▲三星發布 2021 款 Neo QLED 電視
P0.9 正式進入規模商業化,室內需求方興未艾。LED 屏在 2001 年后隨 SMD 技術問世開始真正大規模應用,2010 年開始出現小間距產品,LED 直顯從戶外拓展到了室內場景,MiniLED 出現后,結合 COB/IMD 封裝的優勢,LED 像素點進一步縮小,對應的終端產品的顯示效果進一步提升,在室內直顯領域進一步取代原有的 LCD 產品。
▲ P0.9 正式進入規模商業化
產品迭出,廠商發力布局 Mini LED 顯示。目前 Mini LED 直顯已應用于光電、會議、工程等場景,據公司官微,洲明科技推出的 Umini 系列 Mini LED 顯示產品已應用于深圳市委電子政務等項目;商業顯示市場,據國星光電官網信息,TCL 發布的 132″4K 高清顯示屏“The Cinema Wall”,采用 Mini LED 技術打造。
▲?洲明科技 Umini 系列
▲ TCL“The Cinema Wall”顯示屏
Mini LED在背光及直顯領域都具有一定技術優勢。直下式背光Mini LED具備高分辨率、HDR、壽命長、高發光效率、高可靠性等優點,可應用于手機、電視、汽車等筆電及液晶面板的背光源。而 RGB Mini LED 顯示產品采用倒裝 COB 或 IMD 技術,克服了正裝 SMD 封裝的打線、可靠性、像素顆粒化等缺陷,為像素間距進一步微縮化提供技術條件,顯示產品具備更高分辨率、低亮高灰等優點,且搭配柔性基板可實現柔性顯示。
▲不同顯示技術性能對比
為實現 Mini LED 技術優勢,可靠性成為重點。Mini LED 背光技術方案中燈珠的數量從幾千到幾萬不等,較傳統 LED 背光的燈珠數量提高了幾個量級,而顯示領域隨間距縮小,所需燈珠數量也迅速提高。但從產品質量角度考慮,在數量提高的同時,原則上又要求 Mini LED的使用失效率逼近 0 PPM,因此對 Mini LED 的可靠性要求大幅提高。
▲顯示領域中,燈珠數量隨點間距縮小迅速擴大
而傳統 SMD 技術在燈珠縮小時封裝死燈率、虛焊率上升,使得可靠性降低,在 P1.0 以下劣勢明顯,因此 Mini SMD、COB/COG、IMD 等封裝技術開始在業界采用:
(1)Mini SMD 主要應用于 Mini LED 背光生產。Mini SMD 又稱為“滿天星”,主要優點包括:LED 器件的方案更為成熟,可靠性更高,成本也相對可控,且容易維護;同時,能夠降低 PCB 板的精度要求,從而降低 PCB 板的成本,在大尺寸、大 OD 值上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。
▲Mini SMD 技術優勢
(2)COB/COG 封裝具有高效率、低熱阻、更優觀看效果、防撞抗壓高可靠等優點。COB/COG進行集成化封裝,使用環氧樹脂將若干燈珠直接封裝在 PCB 板或玻璃基板上,因此無需支架和回流焊,在高密度 LED 密布下具有顯著優勢,可應用于背光及直顯兩大領域。
▲SMD 與 COB 封裝結構差異
▲ COB 封裝實現更高亮度與更大觀看范圍
(3)IMD 封裝是 SMD 與 COB 的折中技術。COB 封裝仍然存在一定的技術難點,主要包括墨色一致性難以控制、維修困難,正裝工藝下固晶良率低、倒裝工藝下精度要求高等。IMD封裝通過對 SMD 及 COB 技術進行折中應運而生:一方面,IMD 封裝以結構集成方式,一定程度克服了 SMD 在極小間距下的密布燈珠逐個焊接封裝的可靠性問題,提升屏幕抗磕碰能力,并克服了 SMD 產品難以避免的像素顆粒化問題,提高畫面細膩程度;另一方面,IMD 封裝克服了 COB封裝單個模塊晶體過多而帶來的一致性、壞點維修、拼接縫等問題,且降低材料成本。
▲IMD 技術優勢
技術局限外,過去 Mini LED 商業化落后于預期又受制于良率與成本問題:
(1)Mini LED 的發展較預期有所滯緩,很大程度受芯片微縮下,量產良率問題解決遲滯所致。如從 P0.9 發展到 P0.5/0.4,在都采用倒裝工藝的前提下,COB 技術一次封裝制程良率從 80%-90%迅速下降至 60%-80%,而 IMD 技術亦有顯著的下降趨勢。
▲一次封裝制程良率隨芯片微縮遞減
(2)成本高企是 Mini LED 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制約因素。Mini LED 應用燈珠數量迅速擴大,而燈珠成本受良率制約處于相對高位,導致 Mini LED 產品價格居高不下。在小間距顯示中,P0.9 產品價格顯著高于 P1.25 及以下規格產品。
從背光應用來看,以蘋果 12.9 寸 iPad Pro為例,由于預計采用近 10000 顆的 Mini LED 芯片作為背光源,因此僅 LED 芯片、PCB 背板、驅動 IC 等零組件成本便占據較大比重,再加上測試分選以及打件等制程,據集邦咨詢推算,現階段 Mini LED 背光顯示器成本仍高于 100 美元,其中 Mini LED 背光模組成本就占六成以上。
▲小間距 LED 產品價格隨間距縮小遞增
▲ Mini LED 背光模組占成本比重六成以上
隨著供給端技術成熟,良率及成本問題有顯著改善,創造 Mini LED 商業化應用條件。隨著技術成熟,Mini LED 量產良率問題已有明顯改善,據 WitsView,晶電預計自 2020Q4 起,2-3 個季度左右時間便可實現 Mini LED 良率突破 90%;國內企業如兆馳股份 Mini LED 封裝批量生產良率已達 99.5%。
良率優化下,Mini LED 成本問題也有明顯改善趨勢,國星光電預計其 IMD 封裝成本將于 2021 年 Q3 實現 P0.9 整屏<4 萬元/m2。而背光方面,集邦咨詢預估每年 Mini LED 背光顯示器成本將以 15~20%的幅度下降,在 2022 年將有機會低于 OLED顯示器,具備市場競爭力。良率與成本問題的優化,為 Mini LED 終端應用滲透創造條件。
▲國星光電 P0.9 顯示屏成本路線圖
Mini LED 產品有望獲得較長的存在周期。Mini LED 曾經一度被認為是 Micro LED 量產前的過渡產品,但 Micro LED 受限于微縮制程、巨量轉移等技術瓶頸,在技術、行業及周期上短期內難以實現商業化。據行家說 talk,從時間長度上看,至少 5 年內 Mini LED 還將會是 LED顯示界主流研究技術路線,Mini LED 與 Micro LED 格局上不會發生洶涌的替代。
從下游市場來看,背光+顯示雙輪驅動,Mini LED 應用市場空間廣闊:
多元化背光應用前景廣闊,背光市場受益 Mini LED 有望再增長。2010-2013 年,在海茲定律驅動下,LED 亮度提升、價格下降,LED 背光滲透率迅速提升,市場規模擴大。2013 年后 LED 背光出現飽和,而 OLED 等對 LED 背光具有替代效應,市場占比大幅下滑。據 GGII,隨著 Mini LED 在背光終端滲透,預計 Mini LED 背光市場 2023 年將達到約 11 億美元,帶動背光市場整體復蘇。
▲2009-2019 年中國 LED 應用市場規模及背光占比
▲ Mini LED 背光市場規模
Mini LED 適逢室內大屏技術替代機遇。據行家說 talk,2020 年 P0.9 開始有明顯產值貢獻,至年底市場需求可達 1000 平米/月,預計 2021 年 P0.9 市場需求可達 2000-3000 平米/月。總體來看,據國星光電,預計 2023 年 Mini LED 顯示的市場規模可達 6.6 億美元,20-23 年CAGR 達 35.55%。
▲?Mini LED 顯示市場規模
芯片及封裝作為供應鏈的前端,受益于 Mini LED 商業化加速,市場空間有望擴張。據晶電估計,芯片端放量基本要提前于下游新品發布約 3-4 個月,因此 Mini LED 在下游的滲透加速使芯片及封裝龍頭企業率先受益。據行家說產業研究中心測算,在滲透率達到 10%時,Mini LED 芯片需求將達到約 87.81 萬片/月(折合 2 寸片)?。
▲Mini LED 芯片需求測算(萬片/月)
二、 中上游產業鏈布局加速
Mini LED 產業鏈可分為上游的芯片研發生產,中游的芯片封裝,以及下游的應用等三大環節:上游產業主要包括襯底材料生產、外延片加工以及 LED 芯片制作等主要環節,市場主要參與者包括國內企業如三安光電、華燦光電、澳洋順昌等,海外企業如晶電、隆達等;中游主要為芯片封裝,市場參與者主要包括國內企業如國星光電、鴻利智匯、瑞豐光電、兆馳股份等,海外企業包括宏齊、東貝、億光電子等;Mini LED 下游主要應用于背光和顯示市場,背光應用涵蓋電視、顯示器、筆電、平板電腦以及車載顯示器等主流設備。
▲Mini LED 產業鏈
終端滲透帶動 Mini LED 產業鏈放量。作為全球前列的消費電子品牌,蘋果和三星有非常強勢的風向標作用。隨著消費電子龍頭企業的加入,業內競爭對手在未來幾年內推出類似產品的可能性大增,Mini LED 背光終端滲透率有望提升,而 Mini LED 在顯示領域亦穩步推進。中上游產業鏈為滿足下游需要,整體 Mini LED 產業鏈有望實現突破放量。據 LEDinside 統計,2020 年 Mini/Micro LED 顯示技術相關項目總規劃投資約 252 億元,共有 24 個項目立項,其中有 12 個是十億級大項目,幾乎涵蓋產業鏈的設備、芯片、封裝、面板、顯示屏等所有環節。
▲蘋果 iPad Pro 量產單將帶動 Mini LED 產業鏈放量
具體來看,在 Mini LED 下游滲透加速的背景下,作為 Mini LED 產業鏈中上游的芯片及封裝環節,正在持續加碼 Mini LED 布局:
1)芯片端:三安光電、華燦光電、乾照光電等 A 股上市公司均有 Mini LED 擴產計劃。其中,據鄂州新聞網,三安光電預計 2021 年 3 月投產 Mini/Micro 顯示芯片產業化項目;另據公司公告,華燦光電、乾照光電均募集資金用于 Mini/Micro LED 等研發與制造項目。據臺灣工商時報,晶電作為蘋果產業鏈的一環,大客戶量產單推動下中國臺灣地區已有 50%產能切換至 Mini LED,預計 21 年 Q1 實現 95%產能轉換。
2)封裝端:據公司公告,鴻利智匯在廣州花都區的 Mini/Micro LED 半導體顯示項目一期已經正式投產,設計產能達到 75 寸電視背光每月 2 萬臺,P0.9 直顯產品產能每月 1000 平方米;亦已正式簽約二期項目,設計產能 75 寸電視背光每月可達 16 萬臺,P0.9 每月達到10000平方米。據公司官微,國星光電IMD產能已達1000KK/月,計劃2021年Q1 達2000KK/月。其他廠商包括兆馳股份、瑞豐光電、宏齊以及東貝等均有 Mini LED 擴產計劃,加碼 MiniLED 布局。
▲產業鏈持續加碼 Mini LED 布局
鑒于封裝在 LED 產業鏈中所處中游環節以及價值量所占比重、市場格局逐步走向集中化的趨勢以及封裝技術在 Mini LED 產業鏈的重要作用,我們認為封裝產業將成為 Mini LED 產業鏈的彈性首選,率先受益 Mini LED 創造的 LED 需求增長。
一方面,我們認為 Mini LED 創造的需求增長將自下而上傳遞。目前來看,Mini LED 放量的核心仍是下游應用的突破,因此作為產業鏈中游的封裝行業,將率先受益 Mini LED 需求增長帶來的行業景氣度回升。
另一方面,回顧 LED 產業鏈價值分布,封裝端市場規模約為芯片端 5 倍左右。據 CSA 數據,2019 年,中國 LED 封裝市場規模約 959 億元,同比-9.01%,約占 LED 市場的 13%,價值量約是芯片端的 5 倍。考慮到 LED 產業鏈價值占比,我們認為封裝產業有望核心受益 MiniLED 滲透加速。
▲2006-2019 年中國 LED 市場規模及封裝市場同比增速
LED 芯片行業集中度較高。根據 LEDinside 數據,2018 年中國大陸 LED 芯片企業收入已占到全球市場的 67%,同比提升 6 個百分點;另據 OFweek 統計,2018 年中國 LED 芯片市場中,前三大企業產能已占市場的 60%。
▲2018 年全球 LED 芯片廠商收入分布(按地區)
▲ 2018 年中國 LED 芯片市場產能競爭格局
LED 封裝行業集中趨勢明顯,龍頭企業彈性值得期待。較芯片行業,封裝端的集中度相對較低,據 LEDinsdie 數據,2018 年中國市場前十大廠商市占率約為 50%。但封裝行業呈現明顯的集中趨勢,據 GGII,LED 封裝行業企業數量自 2014 年達到峰值的 1532 家后,由于行業競爭加劇,眾多中小型封裝企業逐步退出市場,中國 LED 封裝行業企業數量持續下降,預計 2020 年 LED 封裝行業企業數量將會下降至約 500 家。基于行業集中度提高背景,封裝行業龍頭企業有望更多受益于 Mini LED 需求增長,彈性值得期待。
▲2018 年 LED 封裝市場市占率情況
▲ 2010-2020 年中國 LED 封裝企業數量
封裝決定 Mini LED 的應用方向。封裝處于 Mini LED 產業鏈中游環節,不同的封裝體系技術會選擇相同的 LED 芯片,所以 LED 芯片具有被選擇性。而不同的封裝工藝會產生出不同等級的 Mini LED 顯示面板,如 SMD 技術用于萬級/十萬級左右的顯示屏生產,而 COB/COG可用于百萬級以上的顯示屏制造。
▲封裝技術決定 Mini LED 的應用方向
封裝是 Mini LED 可靠性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。LED 的像素失效分為內失效與外失效,兩者占比約為 1:9。內失效主要是在像素膠體內部由 LED 芯片缺陷或 LED 芯片的封裝工藝造成的;外失效主要被認為是封裝器件引腳由 SMT 的焊接工藝缺陷造成的。因此封裝技術是 MiniLED 的可靠性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。
▲Mini LED 像素失效以外失效為主
綜合產業鏈環節、產業鏈價值分布、競爭格局以及技術特點,我們認為封裝將是 Mini LED產業鏈中彈性最大的環節。封裝技術在 Mini LED 生態中的重要性使其成為產業內不可或缺的一環,而作為上下游需求的交匯點,封裝環節在終端放量的背景下有望率先實現突破。且封裝產業價值量遠超芯片端,而現階段 Mini LED 封裝產業產能處于起步階段,短期內降價幅度有限,行業毛利值得期待。
因此封裝產業將成為 Mini LED 產業鏈中的彈性首選。據 LEDinside 數據,預計 2021 年 Mini/Micro LED 封裝市場規模將達到 1.95 億美元。
▲2018-2024 年 Mini/Micro LED 封裝產值
智東西認為,近兩年,Mini LED產品密集發布,蘋果、TCL、海信、華碩、群創、友達、京東方等巨頭紛紛推出Mini LED背光的終端產品。隨著技術逐步成熟、成本下降,Mini-LED已經開啟商業化之路,將為整個產業鏈注入了全新活力,未來,包括設備、芯片、封裝、背光模組、面板、終端品牌廠在Mini-LED的帶動下會迎來一次加速增長。